
第八届中华设计奖以"智创未来 设计共生"为主题,强调以智能化创新为驱动,探索设计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,追求设计赋能人类生活、社会发展、科技进步等多方面的和谐共生,激发设计师对未来场景和产品的独特思考与创造,为构建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未来提供优秀的设计解决方案。
注:四个赛道获奖作品将进入本届大赛的最终评审阶段进行再次评审,具体条款请参阅各分赛细则。

面向海峡两岸、港澳及海外设计机构、企事业单位、商业组织、个人原创设计师及院校师生(含职教赛道和高教赛道参赛群体),设立产品组与概念组。

面向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校学生,参赛者须选择中华设计奖"常设赛道"或中华设计奖"产业赛道"一个或多个命题进行创作分别投稿。

面向海峡两岸、港澳及海外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,参赛者须选择“常设赛道"或“产业赛道"一个或多个命题进行创作分别投稿。

面向海峡两岸、港澳及海外设计机构、企事业单位、商业组织、个人原创设计师及院校师生(含职教赛道和高教赛道参赛群体)。
此举意在激励年轻设计师充分发挥其创新与设计才华,同时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。大赛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设计人才,将优秀的设计作品推向更广阔的舞台。
为深入挖掘和展示各地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,通过设计力量推动地方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,四个赛道将持续发布新命题,详情请关注大赛官方账号更新动态。
本届中华设计奖获奖作品将有资格被收录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》分册《中华设计年鉴》之中,具体收录细则另出。
大赛评审委员会由海峡两岸、港澳地区、海外资深专家组成,负责制定大赛的评审规则及评审办法、遴选本届大赛评委成员、审核最终获奖名单等。大赛组委会邀请来自设计、文化、投资、创意产业等不同领域人士担任大赛年度评委,评委在大赛评审委员会指导下开展评审工作。
主 任:
鲁晓波
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
教育部设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
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召集人
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
副主任:
余隋怀 |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
王玉麟 | 台湾设计联盟理事长 |
张来源 | 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|
李加林 | 中国现代织锦创立人 |
评审委员(排名不分先后):
孙守迁 |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范圣玺 | 同济大学长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赵 超 |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季 铁 |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段胜峰 |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韩 挺 |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罗仕鉴 |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宁 钢 | 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 | 李若梅 | 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 | 陈正达 | 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魏 洁 |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卢纯福 | 浙江省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| 胡 飞 | 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覃京燕 |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曹 雪 |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 |
| 陈 江 |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| 张 明 |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朱旭光 | 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院长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高 扬 |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、教授 | 王伯勋 | 澳门城市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执行副院长、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陈 斌 |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| 邓 嵘 |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 | 高尔东 |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 | 罗 成 | 浪尖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| 郭介诚 | 台湾设计联盟秘书长 | 林鑫保 | 台湾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| 潘怡良 | 中国原创时尚品牌联盟主席团主席 | 刘荣禄 | 台湾室内设计协会荣誉理事长 | 卓士尧 | 彼上国际创始人 |
|
特邀评审:
李淳寅 | 亚太设计师联盟联合主席、世界设计组织前主席 |
卢西亚诺·加林贝蒂 | 意大利工业设计协会主席 |